

广众网
-
少腹逐瘀汤
少腹逐瘀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医林改错》卷下。为理血剂。具有去瘀,种子,安胎之功效。主治少腹积块疼痛,或有积块不疼痛,或疼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血见时先腰酸少腹胀,或经血一月见三五次,接连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紫或黑,或块或崩漏,兼少腹疼痛,或粉红兼白带。或孕妇体壮气足,饮食不减,并无伤损,三个月前后,无故小产,常有连伤数胎者。 歌诀 少腹逐瘀芎炮姜,…
-
桂枝汤
桂枝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伤寒论》。为解表剂。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效。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症见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临床常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原因不明的低热、产后或病后低热、妊娠呕吐、多形红斑、冻疮、荨麻疹等属于营卫不和者。 歌诀 太阳中风桂枝汤,芍药甘草枣生姜;解肌发表调营卫,啜粥温服汗易酿。 组成 桂枝(去皮)…
-
苓桂术甘汤
苓桂术甘汤,中医方剂名。出自《金匮要略》。为祛湿剂。具有温阳化饮,健脾利湿之功效。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症见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紧。临床上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心源性水肿、慢性肾小球肾炎水肿、梅尼埃病、神经官能症等属水饮停于中焦者。 歌诀 苓桂术甘化饮剂,温阳化饮又健脾;饮邪上逆胸胁满,水饮下行悸眩去。 组成 茯苓四两…
-
肩柱骨穴的部位 肩柱骨穴的定位
肩柱骨,经外奇穴名。出自《外台秘要》。别名肩柱。位于肩部,肩胛骨肩峰之高点处,在肩端起骨尖上取之,左右计2穴。浅层布有锁骨上外侧神经,深层有腋神经。主治手不能举、肩臂痛、卒中恶、齿神经痛、瘰疬、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斜方肌纤维织炎、肩周炎、淋巴结炎等。针刺0.3-0.5寸。 功能作用 舒筋活络,通经止痛 定位 位于肩部,肩胛骨肩峰之高点处,在肩端起骨尖上取…
-
肩根穴的部位 肩根穴的定位
肩根,经外奇穴名。出自《红医针疗法》。位于肩前部,腋前皱襞直上1寸,再外开1寸处,左右计2穴。浅层有锁骨上外侧神经与腋神经的上支。主治上肢瘫换、小儿麻痹、上肢麻木、末梢神经炎、肩肘关节痛等。向外斜刺3-4寸。 功能作用 舒筋通络止痛 定位 位于肩前部,腋前皱襞直上1寸,再外开1寸处,左右计2穴。 解剖 穴下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浅层有锁骨上外侧神经与腋神经…
-
脊三穴的部位 脊三穴的定位
脊三,经外奇穴名。出自《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位于后正中线,当哑门下1寸处一穴(一说位于后发际正中直下1寸处一穴,即哑门穴下1.5寸处),第1胸椎棘突下方(陶道)及第5腰椎棘突下方凹陷处各一穴,共3穴。最上一穴分布有第2颈神经和枕大神经支,中间一穴分布有第1胸神经后支内侧支,最下一穴分布有腰神经后支内侧支。主治腰酸背楚、痉病、脊髓膜炎、腰背神经痛等。斜刺0.…
-
甲根穴的部位 甲根穴的定位
甲根,经外奇穴名。出自《千金翼方》。位于足大趾背侧,趾甲弧影中点处取之,左右计2穴。分布有来自腓浅、深神经的趾背神经。主治卒中、七疝偏坠、常年胸痛、额窦炎、上颌窦炎、前头痛、牙痛、扁桃腺炎、睾丸炎、足大趾痛等。直刺0.1-0.2寸。 功能作用 开窍苏厥,清热泻火,理气活血,通络止痛 定位 位于足大趾背侧,趾甲弧影中点处取之,左右计2穴。 解剖 穴下皮肤…
-
胛缝穴
胛缝,经外奇穴名。出自《医学纲目》。位于肩胛骨脊柱缘,靠近上、下角处取之,左右计4穴。上二穴分布有第1胸神经后支内侧皮支,肩胛背神经和副神经,下二穴分布有第6、第7胸神经后支外侧,深层为第7肋间神经干。主治斜方肌拉伤、斜方肌纤维织炎、背痛、颈椎病、肩胛痛、肩背风湿痛等。直刺0.3寸或斜刺0.5-1寸。 功能作用 舒筋活络,祛风除湿,止痛 定位 位于肩胛…
-
食仓穴的部位 食仓穴的定位
食仓,经外奇穴名。出自《医经小学》。别名血门。位于上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左右旁开3寸处,即中脘穴两侧各3寸,左右计2穴。浅层布有第7、8、9胸神经前支的外侧支和前皮支,深层有第7、8、9胸神经前支的肌支。主治妇人腹中血块、急性胃炎、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胃痉挛等。直刺0.5-1.5寸。 定位 位于上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左右旁开3寸处,即中脘穴两侧各…
-
埋线减肥的效果 埋线减肥安全吗
埋线减肥又称穴位埋线减肥,是指在经络穴位上放置能被人体吸收的羊肠线,通过线体的硬度长期刺激穴位,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健脾祛湿的作用,进而帮助减少能量的摄入、促进体内脂肪的分解,最终实现减肥的目的。该方法的安全性较高,在减肥的同时还能兼治伴随肥胖出现的一些疾病,如痤疮、疲劳综合征等,而且反弹率相对较低。 适用人群 埋线减肥适用于多种情况的肥胖人群,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