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耳穴的功能,舌耳穴的部位,舌耳穴的操作

舌耳穴,耳穴名。别名上颚、下颚。位于耳垂正面中上部,即耳垂2区。主治舌炎、舌裂、舌体肿痛、舌部溃疡、神经性失语、舌强言语不清、口腔炎、口腔溃疡等。一般用毫针、埋针、压籽、刺血法等进行刺激。

功能作用

养心阴,益心气,镇静安神,泻火利窍。

定位

位于耳垂正面中上部,即耳垂2区。

详细主治

舌炎、舌裂、舌体肿痛、舌部溃疡、神经性失语、舌强言语不清、口腔炎、口腔溃疡等。

详细操作

一般用毫针、埋针、压籽、刺血法等进行刺激。

1、针法:患者取坐位或平卧位,术者以左手拇指固定针刺穴位,食指托着针刺穴位背侧,这样可掌握针刺深度,右手持半寸长的不锈钢针,以180度顺时针捻转进针,先刺一侧耳穴,深度一般以刺入软骨为宜(0.1-0.2寸),针感局部痛,操作要准确、迅速。每次留针15-30分钟,留针过程中可捻转1-2次,以加强刺激。

2、耳穴压疗法:治舌炎。用75%酒精棉球消毒皮肤,将王不留行子放在0.25厘米×0.25厘米大小的胶布上,贴压在上述敏感点穴位上。用手指揉压耳穴5分钟,4天为1疗程。

3、二穴注射法:治口腔炎。以四季青注射液每穴注入0.2毫升。

4、耳穴激光疗法:治舌炎。采用YJJ型氢一氖激光机。扩束散照时,病者距管约1米,调整工作电压和照射时间后,对准舌穴即可。每日1次,每耳照射5分钟,双耳皆照。

5、按摩法:用拇、食两指捏揉,由轻到重按摩1-2分钟,以能忍受为度。按摩后耳垂发红并有热感最好。

配伍

1、配神门穴、口穴治舌炎。

2、配心、肝、肾、上下颌治口腔炎等。

附注

本穴与口穴,穴性都属阴,均有清热之功,皆能治疗舌炎,但本穴偏于滋益泻火。而口穴偏于通络解痉。二者虽有所异,但对同症者常常并用以加强清热之功。

相关论述

1、《针灸穴位挂图说明》:“舌二区中点。”

2、《耳针疗法》:“舌上、下腭联线中点。”

3、《耳针》:“舌上、下腭之间的偏上处。”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广众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toutiao.com/4854.html

(0)
广众网的头像广众网
上一篇 2025年5月6日 上午10:55
下一篇 2025年5月6日 上午10:56

相关推荐

  • 劳宫穴的功能,劳宫穴的部位,劳宫穴的操作

    劳宫,经穴名。出自《灵枢·本输》。别名五里、鬼路、掌中、营房、手心。属手厥阴心包经。位于掌区,横平第3掌指关节近端,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在第2、3掌骨间,下为掌腱膜,第2蚓状肌及指浅、深屈肌腱,深层为拇指内收肌横头的起点,有骨间肌,有指掌侧总动脉,布有正中神经的第2指掌侧总神经。主治中风昏迷、中暑、心痛、烦闷、癫狂痫、口疮、口臭、鹅掌风。直刺0.3…

    2025年5月6日
    15700
  • 骑竹马穴的功能,骑竹马穴的部位,骑竹马穴的操作

    骑竹马,经外奇穴名。出自《备急灸法》。位于背部,以患者手中指尖至肘横纹中点之长为度,自尾骨尖向上直量,其尽端两旁各一中指同身寸处是穴,约在第9、10胸椎棘突之间点左右旁开1寸,即筋缩穴两侧各1寸处,左右计2穴。布有第9或第10胸神经后支内侧支,深层为第9胸神经后支外侧支。主治无名肿毒、发背脑疽、肠痈、牙痛、瘰疬、肿瘤、四肢下部痈疽疮疔等。艾炷灸3-7壮,或温…

    2025年5月6日
    17200
  • 食窦穴的功能,食窦穴的部位,食窦穴的操作

    食窦,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 。别名命关。属足太阴脾经。位于胸部,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在第5肋间隙,前锯肌中,深层有肋间内、外肌,有胸外侧动、静脉,胸腹壁动、静脉,分布有第5肋间神经外侧皮支。主治胸胁胀痛、嗳气、反胃、腹胀、水肿。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 名词释义 食,指饮食。窦,空也。喻本穴为饮食入胃之通路,具运化水谷,和胃下气之功,…

    2025年4月27日
    24900
  • 头维穴的功能,头维穴的部位,头维穴的操作

    头维,经穴名。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头部,额角发际直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在颞肌上缘帽状腱膜中,有颞浅动、静脉的额支,布有耳颞神经的分支及面神经额、颞支。主治头痛、目眩、目痛等头目病证。平刺0.5-1寸。 名词释义 维,指维护之意。足阳明脉气行于人身胸腹头面,维络于前,故有“二阳为维”之称。穴为阳明脉气所发,在头部额角入发际处,故名头维。 功能作用 …

    2025年5月6日
    13700
  • 明堂穴的功能,明堂穴的部位,明堂穴的操作

    明堂穴,经外奇穴名。出自《针灸大全》。位于头项部正中线,项肌隆起间沟中,入后发际约0.75寸处,在督脉哑门穴与风府穴之间,计1穴。浅层布有枕大神经的分支,深层有枕小神经的分支。主治后头痛、衄血、精神病、感冒等。直刺0.3-0.5寸。 功能作用 通经活络,醒脑明目,疏风解表 定位 位于头项部正中线,项肌隆起间沟中,入后发际约0.75寸处,在督脉哑门穴与风府穴之…

    2025年5月6日
    128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