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元俞,经穴名。出自《太平圣惠方》。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脊柱区,第5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有骶棘肌,有腰最下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布有第5腰神经后支。主治腹胀、泄泻、腰骶痛、小便频数或不利、遗尿。直刺0.8-1.2寸。
名词释义
本穴内应关元穴,与关元穴相对,为人身原气输注之处,故名。
功能作用
温阳散寒,调理下焦,通络止痛。
定位
位于脊柱区,第5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
解剖
有骶棘肌。有腰最下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布有第5腰神经后支。
详细主治
1、腹胀、泄泻。
2、腰骶痛。
3、小便频数或不利、遗尿。
详细操作
俯卧位,于第五腰椎棘突下间,正中线旁开1.5寸处取穴。直刺0.8-1.2寸。艾炷炙5-10壮,或艾条炙10-20分钟。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慢性肠炎、痢疾、尿闭、腰痛、糖尿病、贫血、膀胱炎、慢性盆腔炎。
配伍
1、配盲门穴、志室穴、三焦俞穴治淋证。
2、配气海俞穴、肾俞穴、大肠俞穴治脱肛。
3、配命门穴、次髎穴、关元穴治月经闭止。
4、配足三里穴、三阴交穴、阴陵泉穴治外拐脚。
相关论述
1、《太平圣惠方》:“关元俞二穴。”
2、《会元针灸学》:“关元俞者,即通脐下三寸关元穴也。”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广众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toutiao.com/4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