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里穴,经外奇穴名。出自《席弘赋》。别名三里二穴。由手阳明经的手三里与足阳明经的足三里二穴组成。主治胃痛、腹胀、吐泻、食痞气块、中风偏瘫等。直刺0.5-1.5寸。
功能作用
健脾和胃,理气通腑,通经活络
定位
由手阳明经的手三里与足阳明经的足三里二穴组成。手三里穴位于阳溪穴与曲池穴的连线上,曲池穴下2寸处。足三里穴位于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嵴外侧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
解剖
手三里在桡侧腕长伸肌起始部,肱桡肌的桡侧,深层有旋后肌;有桡返动脉的分支。分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内侧深层为桡神经干。足三里在胫骨前肌与趾长伸肌之间。有胫前动、静脉。分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皮支,深层当腓深神经。
详细主治
胃痛、腹胀、吐泻、食痞气块、中风偏瘫等。
详细操作
1、针法:直刺0.5-1.5寸。
2、灸法:艾炷灸3-7壮,或温灸10-30分钟。
配伍
配中脘治溃疡病。
附注
据X线观察发现,针刺正常人和胃病患者足三里和手三里,当胃弛缓时可使蠕动加强,胃紧张时又可使蠕动减弱,并可解除幽门痉挛。
相关论述
1、《席弘赋》:“手足上下针三里,食癖气块凭此取。”
2、《针灸学辞典》:“……有二:一一属大肠经,在前臂;一属胃经,在胫前。为了区分,《圣济》称前者为手三里,后者为足三里。”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广众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toutiao.com/4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