瘈脉穴是人体经络穴位之一,属手少阳三焦经。该穴位于人体的头部,乳突中央,角孙穴与翳风穴沿耳轮弧形连线的上2/3与下1/3的交点处。其可用于治疗多种病证,比如头痛、耳鸣、耳聋、小儿惊风等。在临床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针刺等方法刺激该穴位,以达到缓解和治疗相关病证的目的。
名词释义
瘈,具有抽搐之意;脉,指络脉。本穴位于耳后,特征为形似鸡爪的青筋络脉之处,主治小儿惊风抽搐,故被名为瘈脉穴。
功能作用
瘈脉穴具有息风止痉、活络通窍的功效。
定位
瘈脉穴在头部,乳突中央,角孙穴与翳风穴沿耳轮弧形连线的上2/3与下1/3的交点处。
解剖
1、肌肉:瘈脉穴在耳后肌上。
2、血管:有耳后动、静脉。
3、神经:布有耳大神经耳后支。
详细主治
1、头面五官病证,如头痛、耳鸣、耳聋等。
2、其他病证,如小儿惊风、癫痫、呕吐、泄泻等。
详细操作
瘈脉穴可采用平刺或三棱针点刺的操作方法。
1、平刺:平刺0.3~0.5寸。在针刺过程中,患者的耳后区域会有酸胀感。平刺又称横刺、沿皮刺,指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左右或以更小的角度刺入体内。
2、三棱针点刺:是用三棱针快速刺入穴位,放出少量血液的方法。在进行点刺前,医生会在瘈脉穴部位或周围用推、揉、挤、捋等方法,使局部充血。随后,对该区域进行常规消毒。紧接着,左手固定瘈脉穴,右手则持三棱针,对准瘈脉穴快速刺入退出,然后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出血少许,再以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
除上述方法外,根据具体情况,医生可能还会采用艾灸疗法,以达到治疗病证的目的。
临床运用
瘈脉穴现代常用于治疗偏头痛、神经性耳聋等疾患。
配伍
1、配听会穴、耳门穴、翳风穴,治耳鸣、耳聋。
2、配头维穴、印堂穴,治头痛。
3、配长强穴、大椎穴、合谷穴、太冲穴,治小儿惊风。
相关论述
1、《针灸甲乙经·卷十二》:“小儿痫痉,呕吐,泄注,惊恐,失精,瞻视不明,眵,瘈脉及长强主之;。
2、《针灸大成·卷七》:“主头风耳鸣,小儿惊痫瘛疭,呕吐,泄利无时,惊恐,眵瞢目睛不明;。
3、《针灸资生经》:“头风耳后痛,瘈脉、完骨;。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广众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toutiao.com/4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