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谷穴的功能,陷谷穴的部位,陷谷穴的操作

陷谷,经穴名。出自《灵枢·本输》。别名陷骨。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足背,第2、3跖骨间,第2妬趾关节近端凹陷中。有第2跖骨间肌,有足背静脉网,布有足背内侧皮神经。主治面肿、水肿、足背肿痛、肠鸣、腹痛。直刺或斜刺0.3-0.5寸。

名词释义

穴在第二、三跖骨结合部前方处,穴处凹陷如山谷,故以名之。

功能作用

健脾和胃,行水消肿,理气止痛。

定位

位于足背,第2、3跖骨间,第2妬趾关节近端凹陷中。

解剖

有第2跖骨间肌。有足背静脉网。布有足背内侧皮神经。

详细主治

1、面肿、水肿等水液输布失常性疾患。

2、足背肿痛。

3、肠鸣,腹痛。

详细操作

仰卧或正坐,于二、三跖骨结合部前下方凹陷处取穴。直刺或斜刺0.3-0.5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临床运用

1、现代常用于治疗上眼睑下垂、颜面浮肿、结膜炎、腹水、水肿、肠鸣、疝气、癔病、热病、盗汗、足跟痛等。

2、现代研究,有实验报道:针刺“陷谷”、“内关”、“足三里”等穴,可明显扣制刺激猫的内脏大神经所引起的皮层钩状沟前缘内端及丘脑腹后外侧核或丘脑下部后部的诱发电位。

配伍

1、配列缺穴、腕骨穴、合谷穴、间使穴、阳陵泉穴、阴谷穴、足三里穴等治水肿。

2、配列缺穴治面目痈肿。

3、配内关穴、厉兑穴治胃脘痛。

4、配温溜穴、漏谷穴、复溜穴、阳纲穴治肠鸣而痛。

5、配石门穴治胸胁支满。

6、配少商穴、太溪穴治烦心善噫。

7、配支沟穴、前谷穴、大陵穴、曲泉穴、足三里穴、然谷穴、行间穴等治咳逆。

8、配大敦穴、肩井穴、章门穴、气海穴、归来穴、冲门穴等治疝气。

9、配足三里穴、侠溪穴、飞扬穴治痃疟少气。

相关论述

1、《会元针灸学》:“陷谷者,陷是下也。谷者,空涧也。足跗上次指本节后,陷下之骨空处,故名陷骨。”

2、《灵枢·本输》:“注于陷谷。”

3、《针灸甲乙经》:“在足大指次指外间本节后陷者中,去内庭二寸。”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广众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toutiao.com/4429.html

(0)
广众网的头像广众网
上一篇 2025年5月6日 上午10:48
下一篇 2025年5月6日 上午10:4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