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臑穴的功能,臂臑穴的部位,臂臑穴的操作

臂臑,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头冲、颈冲。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臂部,曲池上7寸,三角肌前缘处。在肱骨桡侧,三角肌下端,肱三头肌外侧头的前缘,有旋肱后动脉的分支及肱深动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桡神经本干。主治肩臂疼痛不遂、颈项拘挛、瘰疬、目疾等。直刺或向上斜刺0.8-1.5寸。

名词释义

臑,指上臂内侧缘处。本穴在上臂肱骨内侧,故名臂臑。

功能作用

舒筋活络,理气散结。

定位

位于臂部,曲池上7寸,三角肌前缘处。

解剖

在肱骨桡侧,三角肌下端,肱三头肌外侧头的前缘。有旋肱后动脉的分支及肱深动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桡神经本干。

详细主治

1、肩臂疼痛不遂、颈项拘挛等痹症。

2、瘰疬。

3、目疾。

详细操作

垂肩曲肘,在三角肌下端,在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穴上七寸处。直刺或向上斜刺0.8-1.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临床运用

1、现代常用于治疗上肢瘫痪或疼痛、头痛、颅项部诸肌肉痉挛、臂丛神经痛、肩关节周围炎、颈淋巴结核、眼病、乳腺手术麻醉等。

2、现代研究,臂臑穴对乳腺手术有一定的镇痛作用。有人观察针刺臂臑穴、内关穴、合谷穴等穴,对乳腺扩大根治术、根治术、改良根治术或乳腺单纯切除术等,均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并通过试验观察这种镇痛作用,可能通过下丘脑外侧区实现的。如毁损下丘脑外侧区,可使点刺镇痛作用效果明显下降,电刺激该区域可提高痛阈,但较电针刺痛效应弱。这提示电针镇痛过程中,下丘脑外侧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作用。

配伍

1、配强间穴主治颈项强急。

2、配手三里穴、大迎穴主治颈部淋巴结核。

3、配肩髃穴治臂细无力,手不得向头。

4、配晴明穴、承泣穴治眼疾。

5、配大迎穴、手五里穴治寒热颈瘰疬。

相关论述

1、《针灸甲乙经》:“寒热,颈疬,适肩臂(痛)不可举,臂臑主之。”

2、《类经图翼》:“臂痛无力,寒热瘰疬,颈项拘急。”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广众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toutiao.com/4352.html

(0)
广众网的头像广众网
上一篇 2025年5月6日 上午10:47
下一篇 2025年5月6日 上午10:4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