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池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位于肘外侧,尺泽(LU5)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该穴具有清热解表、祛风止痒、行气活血、通利关节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多种病证,如手臂痹痛、热病、眩晕、腹痛等。
名词释义
曲,屈曲也;池,水池之意。本穴为手阳明之合穴,脉气流注此穴时,似水注入池中;又取穴时,屈曲其肘,穴在凹陷似池处,故名曲池穴。
功能作用
曲池穴具有清热解表、祛风止痒、行气活血、通利关节的功效。
定位
曲池穴在肘外侧,尺泽(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缘凹陷中)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解剖
1、肌肉:在桡侧腕长伸肌起始部,肱桡肌的桡侧。
2、血管:有桡返动脉的分支。
3、神经: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内侧深层为桡神经本干。
详细主治
曲池穴可用于治疗多种病证,包括上肢病证、肠胃病证、五官热性病证、皮外科病证等。
1、上肢病证:手臂痹痛、上肢不遂等。
2、肠胃病证:腹痛、吐泻等。
3、五官热性病证:咽喉肿痛、齿痛、目赤肿痛等。
4、皮外科病证:瘾疹、湿疹、瘰疬等。
5、其他:热病、眩晕、癫狂等。
详细操作
曲池穴可采用针刺、艾灸等操作方法。
1、针刺:直刺1~1.5寸,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2、艾灸:艾炷灸5~9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左右。
临床运用
曲池穴现代常用于治疗肩肘关节疼痛、流行性感冒、高血压、神经衰弱、荨麻疹、小儿麻痹后遗症、胸膜炎、甲状腺肿、扁桃体炎等。
配伍
曲池穴可与肩髃穴、大椎穴、足三里穴、太冲穴、血海穴等穴位配伍,以达到治疗相关病证的目的。
1、配肩髃穴、合谷穴,治上肢痿痹。
2、配大椎穴、风池穴、外关穴、合谷穴,治外感表证。
3、配足三里穴、天枢穴,治腹痛、吐泻。
4、配太冲穴、百会穴、人迎穴、内关穴,治高血压。
5、配血海穴、三阴交穴、风市穴,治皮肤病。
附注
曲池穴有降低血压的功效,所以低血压患者应慎用。
相关论述
1、《灵枢·本输》:“曲池,在肘外辅骨陷者中,屈臂而得之,为合,手阳明也;。
2、《针灸甲乙经·卷七》:“伤寒余热不尽,曲池主之;。卷八:“胸中满,耳前痛,齿痛,目赤痛,颈肿,寒热,渴饮辄汗出,不饮则皮干热,曲池主之;。卷十:“肩、肘中痛,难屈伸,手不可举,腕重急,曲池主之;。卷十一:“目不明,腕急,身热惊狂,躄痿痹,瘛疭,曲池主之;。
3、《外台秘要·卷三十九》:“主治肘中痛难屈伸,手不可举,喉痹不能言,目不明,腕急身热,惊狂,躄痿痹重,瘛疭癫疾,吐舌,胁中满,耳前痛,齿痛,目赤痛,头肿寒热,渴饮则汗出,不饮则皮干热,伤寒余热不尽;。
4、《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治中风半身不遂,遍身风痛,疮疥,两手拘挛红肿,伤寒发热,过经不除;。
5、《针灸大全·卷一》:“曲池拱手取,屈肘骨边求。善治肘中痛,偏风手不收。挽弓开不得,筋缓莫梳头。喉痹促欲死,发热更无休。遍身风癣癞,针着即时疗;。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广众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toutiao.com/4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