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耳穴的功能,脾耳穴的部位,脾耳穴的操作

脾耳穴,耳穴名。位于BD线下方,耳甲腔的后上方,肝穴的下方,在肝硬化肿大区与血液点穴之间,耳轮脚消失的部分上后方的下缘处,即耳甲13区。主治缺铁性贫血、脉管炎、无脉症、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窦炎、胃神经官能症、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门静脉高压症、脱肛、崩漏、遗尿、出血症、肌肉无力、肌肉萎缩、风湿性肌肉痛,腱鞘炎、咳嗽、喘息、痰鸣、气管炎、肺结核、痔、湿疹、霰粒肿、麦粒肿。针刺0.1-0.2寸。

功能作用

调养阴血,宣肺健脾,益气助正,和胃通络,除湿固脬。

定位

位于BD线下方,耳甲腔的后上方,肝穴的下方,在肝硬化肿大区与血液点穴之间,耳轮脚消失的部分上后方的下缘处,即耳甲13区。

详细主治

1、缺铁性贫血、脉管炎、无脉症。

2、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窦炎、胃神经官能症、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门静脉高压症。

3、脱肛、崩漏、遗尿、出血症。

4、肌肉无力、肌肉萎缩、风湿性肌肉痛,腱鞘炎。

5、咳嗽、喘息、痰鸣、气管炎、肺结核。

6、痔、湿疹。

7、霰粒肿、麦粒肿。

详细操作

一般用埋针、压籽法、刺血法等进行刺激。

1、针法:将耳穴消毒后,用半寸毫针快速刺入穴位0.1-0.2寸(深度一般为0.3厘米左右),运针1-2分钟,针感局部痛,留针20-30分钟。

2、耳针疗法:取胃、大肠、小肠、肝、肾、交感、神门,每次酌取3-5穴。急性腹泻宜中强刺激,每日治疗1次。慢性腹泻宜轻刺激,隔日治疗1次。

3、耳穴压疗法:治腹胀、腹痛。将王不留行子用茴香、延胡索等醋制,然后用麝香虎骨膏贴于耳穴。

4、耳穴注射疗法:治内耳眩晕。两耳常规消毒,选2毫升注射器1具,5号针头1个,吸1%-2%普鲁卡因1毫升(注射前作过敏试验),垂直刺入耳尖,再将药物徐徐注入,每穴0.5毫升,每日1次。

配伍

1、配小肠、胃、交感治腹胀、腹泻。

2、配胃、肝、胰胆、小肠治便秘、食欲不振等。

3、配子宫、内生殖器、肝治功能性子宫出血、白带过多。

4、配内耳、脑、枕、肾治内耳性眩晕等。

附注

本穴和虚穴均属阳性,都有健脾益气,扶正升清,实四肢、充体力之功,但本穴还能祛邪治疗肺结核、湿疹、肝炎等症,扶正与祛邪并用,可用于疾病的各个时期;而虚穴多限于扶正,仅用于疾病的虚损阶段。两穴同中有异,对同症者常常配合应用以加强治疗功效。

相关论述

1、《全国针刺麻醉资料汇编》:“脾在左肝耳穴的下半部(此区在右耳的为肝穴)。”“脾穴有松弛肌肉的作用。”

2、《耳针》:“脾主运化,有化五谷,生营血,营养肌肉,健脾补气的功能。主治消化不良,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病。脾统血,可用于出血性疾病,血液病,贫血等。脾主肌肉,它的功能盛衰常反映在口唇,故用于治疗肌营养不良,肌无力,各种原因引起的肌萎缩恢复期,口唇炎及溃疡等病。并对中气下陷的脱肛,内脏下垂和脾阳不振的慢性腹泻等也有效。”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广众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toutiao.com/4450.html

(0)
广众网的头像广众网
上一篇 2025年5月6日 上午10:48
下一篇 2025年5月6日 上午10:4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