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访网
作者|一杭工作室
近日,在2024网易经济学家年会夏季论坛中,北大博雅特聘教授、国发院经济学教授姚洋提出了对“提高个税起征点”的建议。
他认为,不应当进一步提高个税起征点,并表示这将减少交税人数。应当调整累进税率,减轻中等收入者的税负。同时他表示,像董明珠那样鼓励提高个税的人,是“何不食肉糜”的体现。那到底该不该将个税起征点提高到1万?如果起征点到1万元会带来哪些变化?
百分之八十的人收入不到五千?
姚教授反对提高个税起征点的声音一出,立刻引发网友热议。一部分网友十分气愤地表示:交社保的时候说我们工资高,年年提高社保基数。到了交个税的时候就说工资不高了,不能提高起征点。也有一部分网友认为教授说的话还是很耐人寻味的,个人所得税的问题在于,它已经变成了一个“中等收入阶层”的专有税种。
在论坛中,教授姚洋指出,中国交个税的人口比例不足20%,而当前个税累进税率过高,对年收入三四十万的中等收入群体负担较重。反面分析姚教授这句话就是,我国现在有百分之八十的人收入还不到五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从一开始,个税的逻辑就有一条是为了中和贫富差距,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累进税率制意味着高收入者将承担更高的税负,从而缓解因收入分配不公而可能引发的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公平。但在现阶段,真实的个税覆盖面极窄,中低收入阶层反而成了交税的主力军。
某创始人的年薪只有1元,那么他就不需要交个税了吗?某房东有好几栋楼收租,租金基本上都是现金或微信转账,所以明面上看收入为0,那么房东就不需要交个税了吗?
从社会总财富情况来看,这80%左右的人,并不全是收入不及5000的打工人,还有一部分是真正的高收入人群,但这类人很聪明,根本达不到个税的起征点。所以个税不管怎么调整,都是高级打工人躺枪罢了,因此,社会上也一直把个人所得税称为工资税。
问题的根源在哪里?
每年董明珠提案提高个税起征点的时候,都会刷新一波路人缘。她认为,“提高个税起征点可切实提高居民实际收入水平,让群众有钱消费更是促进消费、驱动经济“内循环”的动力”。从表面上看,提高个税起征点当然是会有利于底层打工人的,能直接地减轻这部分人群的生活压力,提升消费。网友们也觉得,能少交税当然是好的。
那就是说北大教授说错话了吗?其实,北大教授的发言更贴近民生,他表面上看是“背刺”了打工人群体,事实上是因为他明白问题的根源根本就不在此。无论你把个税的起征点提高多少,依然收不到那部分本该收取的税。
反之,个税征收面进一步收窄,将极大地减少交税人数,到了那个地步,则会带来财政的紧张,税收不足的偿付从哪里来?从如今的社保基数不断上调来看,在直接税累进税上收的少,必然要在其他地方要求偿付。
用数据来举例,2018年,全国个税总收入为13872亿,占税收收入156401亿的8.9%;2023年,全国个税总收入为14775亿,占税收收入181129亿的8.2%。但从社保基数来看,2018年,全国社保费收入为5.6万亿,2023年则增长到8.2万亿,增幅大幅领先于各类狭义税。
雍正王朝里面写道,雍正推行的改革政策最困难的一条就是摊丁入亩。意思就是按土地面积征税,不按人头收税,类比过来按现在的情况就是按资产征税,这也是问题的根源所在。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当前,我国经济平稳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层次不断提高,发展不均衡和不充分带来的现实问题也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提出,将进一步谋划新一轮财税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持续注入强大动力。
相信在政策层面的改革之下,我们的税收政策会不断完善,消费能力得到释放,贫富差距也会进一步缩小。
以上就是关于【北大教授姚洋反对提高个税起征点?说的有道理】的相关消息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至诚财经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toutiao.com/2024/07/24/7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