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鲜营收净利润近三年下滑承压,海鲜业务毛利率偏低现金流欠佳

《港湾商业观察》黄懿

6月12日,宁波海上鲜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上鲜”)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国泰君安国际、东兴证券(香港)为其联席保荐人。

据公开信息显示,海上鲜自2022年5月起便开始筹备赴港上市,但时隔两年才向港股递表。​

近三年营收净利润下滑,市占率较低

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报告期内),海上鲜的营收分别为11.98亿、14.27亿和9.14亿;净利润分别为4534.2万、3412.3万、3580.3万;净利润率分别仅为3.76%、2.38%、3.94%;毛利率分別为5.5%、5.2%、7.9%。

按业务划分之下,海鲜销售业务的收入占比分别为56.3%、62.1%、83.0%;来自燃油及油品销售业务的收入占比分别为42.3%、34.8%、12.8%;来自海鲜撮合服务的收入占比分别为1.1%、0.6%、0.0%;来自供应链管理服务的收入占比分别为0.3%、0.3%、0.5%;来自海上通信及IT解决方案服务的收入占比分别为0.0%、2.2%、3.6%;来自租金的收入占比分别为0、0、0.1%。

不难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海上鲜的营收来源逐渐单一化,虽然拥有六项业务,但是2023年海鲜销售业务的收入占比已经高达83%,已然成为公司最重要的支柱。

然而,海鲜销售业务的占比虽呈现逐年上升,但该项业务的营收却反复波动。报告期内,来自海鲜销售业务的收益分别为6.74亿、8.87亿、7.58亿,同比增长31.60%、-14.54%。

对此,海上鲜称,2022年来自海鲜销售业务的收益有所增长,主要是由于销售交易数量的增加,主要由于2022财年封锁措施有所放宽,为应对COVID-19疫情而实施的限制不再严格,导致销售交易数量较2021财年有所增加。2023年出现下滑,主要是由于海鲜需求减少导致海鲜销售交易数量减少,这是因为于2022财年销售的暂时激增已经过去,消费水平恢复到COVID-19疫情之前的水平。

而对于在2021年尚为公司第二大业务的燃油及油品销售业务,在2023年仅剩12.8%的份额,海上鲜指出,该项业务的收益从2022年开始下滑,此乃主要由于2021年6月开始徵收消费税,以前的主要石油产品(即轻质循环油)失去了对燃油及油品买家的价格优势,公司于2022财年开始探索新的石油产品以满足燃油及油品买家的需求,导致2022财年的销售交易金额减少。其次,自2023财年第四季度起,海上鲜的内贸油品销售减少,部分被扩展保税油业务所抵消,其采用不同的收益确认方式,因此导致该项业务的收益整体下降。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对《港湾商业观察》表示,“海上鲜的业务逐渐走向单一化且核心业务收入出现波动,这反映出公司所面临的一些挑战和问题,但并不一定意味着公司正在走向衰退。海上鲜的业务单一化和核心业务收入下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但是否意味着公司正在走向衰退,则需要结合更多的信息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同时,公司应该考虑采取相应的策略来应对当前的挑战,确保长期的稳定和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同一时期内,海鲜销售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2.0%、2.4%、2.4%;燃油及油品销售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8.0%、4.8%、20.3%。显而易见,后者的毛利率在2023年发展到较高水平,而前者的毛利率较为稳定且呈现较低的水平。

对此,海上鲜直言道,于2023财年,海鲜销售业务占收益的份额最大,但其毛利率亦最低,为2.4%。同时,燃油及油品销售业务对总收益贡献12.8%,毛利率相对较高,为20.3%。

与此同时,这两项业务的市场份额并不理想。根据CIC(灼识咨询)报告显示,2022年海上鲜在中国的海鲜销售业务收入所占市场份额为0.2%,在中国的燃油及油品销售业务在船用燃油市场所占市场份额为0.3%。

中国的冷冻海鲜产品贸易市场高度分散,参与者众多,包括负责海洋捕捞的渔业公司、传统商家和分销商,以及数字化贸易服务提供商。要如何在较小的市场份额中提高主营业务的毛利率,扩大产业销量,是海上鲜需要思考的问题。​

存货压力加重,现金流承压

关于上述的两项业务,海上鲜还提及了公司将海鲜、燃油及油品等产品的存货存储于第三方仓库或油库中,存货损坏或变质、供应商供应延迟或中断、不断变化的消费趋势和客户偏好以及动荡的经济环境,都将为其带来存货风险。

尤其是目前作为公司核心业务的海鲜销售业务,其中,海上鲜并不参与前期生产、捕捞流程,所销售产品均为采购得来。

即便是采购而来的产品,亦为海上鲜带来极大的存货压力。

报告期内,存货分别为7696.1万、8531.5万、1.069亿,同比增长10.86%、25.30%;存货平均周转日数分别为18天、22天、42天。其中,海鲜的存货分别为7663.7万、8499.0万、7980.2万;燃油及油品的存货分别为0、0、2422.6万。

于2023年,平均存货周转日数大幅增加至42日。这一增加主要是由于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期末存货结余较高,因为于2023年年末,海上鲜就已采购但尚未交付的内贸油品于财务报表中录得存货结余。这导致年内的平均存货结余增加,因此2023年的平均存货周转日数增加。

截至2024年4月30日,2023年末的存货结余其中约80.3%已于随后出售。

与此同时,海上鲜的贸易应收款项同样面临不少压力。报告期内,贸易应收款项分别为1591.5万、3646.1万、6105.6万,同比增长129.10%、67.46%。

贸易应收款项于2022年的增幅,包括来自海鲜销售业务项下一名客户;及海上通信及IT解决方案服务项下一名政府客户的应收款项。

在2023年的增幅,主要是由于来自一名客户(一家国有电信卫星公司)用于提供IT解决方案服务的贸易应收款项增加约2290万;及来自客户B于2023年第四季度销售海鲜产品的贸易应收款项增加约1600万。

由此,其贸易应收款项平均周转日数分别为10天、7天、19天,2023年大幅增长。截至2024年4月30日,2023年末的未偿还贸易应收款项约35.0%已结清。

受到存货和应收账款等多方面的影响,海上鲜的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在2022年至2023年间由正转负。

报告期内,海上鲜的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6007.0万、-1510.2万、-2226.9万。

与此同时,海上鲜披露了详细计息银行借款情况,报告期内,流动的有抵押的银行贷款分别为0、900万、5404.1万;非流动的有抵押的银行贷款分别为3600万、6100万、5200万。

于2024年4月30日(即就本债务声明而言的债务日期),海上鲜有未偿还债务,即租赁负债约为20万及计息银行借款约1.35亿。

显而易见,目前海上鲜的现金流承压之余还有不少银行债务。(港湾财经出品)

以上就是关于【海上鲜营收净利润近三年下滑承压,海鲜业务毛利率偏低现金流欠佳】的相关消息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至诚财经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toutiao.com/2024/07/22/6209.html

(0)
至诚财经网的头像至诚财经网
上一篇 2024 年 7 月 22 日 上午7:11
下一篇 2024 年 7 月 22 日 上午7:11

相关推荐

  • 法国选举,马克龙瘸了,拄拐杖还是坐轮椅?中左翼联手狙击极右翼

    由于马克龙提前解散了国民议会,所以法国国民议会重新选举,在7月1日首轮投票结果出炉。 极右翼国民联盟获得了33%的选票,左翼火速新成立的联盟“新人民阵线”获得28.5%的选票,马克龙所在的中间派执政联盟“在一起”,只获得了22%的选票。 单从首轮投票结果看,马克龙这次豪赌,可以说是一败涂地,不但直接失去了议会的多数席位,甚至沦为第三。 可以确定的是,不管第二…

    2024 年 7 月 19 日
    00
  • 一个山东人,造富新加坡

    作者|杨知潮 编辑|江 岳 2018年,海底捞站在了港交所门前。 那是上市的黄金年代。那一年港交所的募资额傲视全球,而海底捞接近千亿的估值,意味着无数财富神话将由此开启。 海底捞没有辜负期望,虽然股价首日破发,但此后不断上涨,最高市值一度达到4500亿港元。上市一年后,创始人张勇的名字出现在新加坡富豪榜上,成为2019年的新首富。——上市之前,张勇夫妇成为新…

    2024 年 7 月 25 日
    00
  • 马未都“翻车”从厦门开始

    问道者 杜一用 “单方裁员不给补偿”的马未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舆论危机。其实,站在企业现金流的角度,马未都的裁员或许是一种无奈之举,他的做法只是诸多困兽犹斗企业的一个缩影。马未都创立的厦门观复博物馆在去年就已经停止运营了。 厦门观复博物馆是马未都创办的博物馆连锁店里的一家,2005年开馆,地址设在鼓浪屿上的菽庄花园。然而,到2023年6月,这家博物馆被福建省民…

    2024 年 7 月 25 日
    00
  • 养老金的本质问题在哪里?

    两百年前,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在将普鲁士从一个“蛮夷国家”整合为世界第二强国时,有两套经济层面比较有趣的动作。 一个是建立了以养老金为核心的社会保障制度,一套是以德意志统一大市场(关税同盟)为核心的经济发展制度。 而这两套制度的本质,都是在搞转移支付。 养老金是让年轻人拿出一部分的收入给老年人,作为交换,老年人不阻挡年轻人来改革新质生产力, 统一大市场是落…

    2024 年 8 月 2 日
    00
  • 生猪均价再度上扬,下半年猪价或再迎高点?

    自5月中下旬以来,生猪均价迎来了一波大幅度上涨,从15元/公斤左右一路张至最高19.02/公斤,上涨幅度接近30%!然而进入6月中下旬,前期因二次育肥策略而积压的猪源开始集中涌向市场,导致短期内生猪供应量激增,猪价随之下滑,市场出现了一定的调整。 直到6月底,生猪均价再度上扬。从下图可以看到,这一波猪价上涨的起点较高,而下半年相对上半年在供需方面更有利于促进…

    2024 年 7 月 21 日
    00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