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络上看到一些心脏骤停猝死的悲剧越来越多,其中不少也上了热搜。
他们有年轻的运动员,正值壮年的教练员,有年轻的大学生,都没有基础慢性病。
绝大多数人,并不能把“心脏骤停猝死”跟新冠病毒感染联想起来。
当然,我也不是说所有的“心脏骤停猝死”都跟感染新冠有关,在疫情前心脏骤停猝死当然也有。
但需要客观面对一个现实是,在人群普遍感染新冠病毒后,“心脏骤停猝死”的比例是在提高的。
特别是,在一波疫情高峰期里,新增感染人数越多,心脏骤停人数也会增多。
这个是有一些相关的研究数据支撑的结论。
比如,印度在去年9月有发表一篇研究论文,名为《印度18-45岁成年人不明原因猝死的相关风险因素——一项多中心匹配病例对照研究》。
这个研究由全印度 47 家三级医院参与开展。
病例为 18-45 岁、外表看似健康、无任何已知合并症的个体,于 2021 年 10 月 1 日至 2023 年 3 月 31 日期间因不明原因突然死亡。
每个病例包括四名对照者,这些对照者按年龄、性别和社区进行匹配。
分析纳入了 729 例病例和 2916 例对照。
该研究给出的统计结果是:
1、打过两针的新冠疫苗后,猝死相对风险几乎减半;
2、新冠感染并住院后,猝死相对风险暴涨280%;
3、猝死家族史、死亡前 48 小时酗酒、使用娱乐性药物/物质、死亡前 48 小时进行高强度体力活动,会增加猝死概率。
该研究的结论是:“新冠疫苗接种并未增加印度年轻人不明原因猝死的风险。既往新冠感染住院史、猝死家族史和某些生活方式行为增加了不明原因猝死的可能性。”
这个研究,我觉得还不够好的一个地方是,没有提供新冠感染轻症患者的心脏猝死风险提高概率,只提供了新冠感染住院患者心脏猝死的提高概率。
可能有人也会说,印度的研究肯定不靠谱。
那么我们可以再来看看,我国香港的一篇研究。
2024年5月21日,中科院期刊分区医学大类2区,刊登了一篇香港理工大学研究人员对疫情爆发前(2017年-2019年),和疫情爆发开始(2020年-2023年),香港院外心脏骤停的研究。
该研究的纳入在香港发生的4.38万例院外心脏骤停病例。
这个样本数据比印度那个研究要大得多,会更靠谱。
首先该研究显示,2018-2019年心脏骤停的流行率低于2020-2023年。
并且该研究给出了香港心脏骤停发生时间曲线图。
我们可以看到,在新冠疫情大爆发的时候,香港心脏骤停病例数出现不正常的大规模爆发。
特别是2022年初,香港爆发最严重的第五波疫情,那波疫情里,香港新冠死亡人数超过9000人。
与此同时,2022年初,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香港的心脏骤停发生数是达到800例的峰值,远超疫情前200多例的峰值。
所以,我们是可以得出结论,新冠感染的确会增加心脏骤停发生的概率。
这个概率在个人身上可能体现不会太明显,但在宏观数据上会体现得很明显。
香港这个研究,给出了详细的数据。
香港院外心脏骤停的发病率从2018年的千分之0.85增加到2022年的千分之1.45。
在此期间,入院时存活的比例从16.9%显著下降至5.6%;
这都是比较可信的宏观大数据统计研究结果。
其实,新冠感染不但会增加心脏骤停猝死的概率,也会大幅增加重大心脑血管疾病,比如脑中风、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冠状动脉疾病,等疾病的发生概率。
也会增加,慢性肺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癫痫发作、急性肾损伤、胰腺炎等疾病的发生概率。
这是2024年2月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篇研究论文,给出的结论。
该研究对一百多万名香港新冠感染者在不同时间里各项后遗症风险进行了详细汇总统计研究。
这个研究给出的一些注释,大家也可以看一看。
其中提到“感染后不同时期,未接种疫苗者的各种后遗症风险均远高于接种过加强针疫苗者,为贴合绝大多数群体的疫苗接种状态,本表格仅展示接种过加强针疫苗者的感染后后遗症风险。”
这个研究也提到,新冠后,多数后遗症显著增加的时期是,感染后30天内。
而感染31-90天的时间段,多数后遗症无显著增加,但也有少数后遗症仍然会显著增加。
另外需要注意,该研究提到的后遗症是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主,只是长新冠的一部分。
日本厚生劳动省在7月1日发布的研究结果显示,8.5%的新冠后遗症患者半年后日常生活仍受严重影响。
准确说,新冠感染后,绝大多数人人的症状,都会在30天内消失,但是30天之后,大约会有10%左右的人群出现持续的长新冠症状。
但总体来说,新冠感染后的30天内,是影响最大的一个时间段。
按照香港的这份研究数据显示。
心力衰竭在31-90天,仍然有显著增加,风险提高了35%;
而心肌梗死在感染31天-90天,就无显著增加。
但是,心肌梗死在感染30天内,会显著增加207%;
这说明一点,我们在感染新冠后的30天,一定不要进行剧烈运动。
我看到有的人,感染后才一个礼拜,就开始进行剧烈运动,这是会大大增加心脏猝死的概率。
起码得等感染30天后,才能适当进行一些恢复性运动。
这样的知识,是很多人并不清楚的。
舆论也没有去普及相关知识,而这必然会导致我们整体心脏猝死案例增多。
如果能让多一些人重视新冠的危害,至少能在宏观层面,挽救不少人的生命。
但这种挽救,往往是体现不出来。
比如,假如一个人新冠感染30天内剧烈运动,然后不幸猝死了。如果,他在感染30天内,不剧烈运动,然后他的猝死没发生,他也并不知道自己被挽救了生命。
因为大多数人,就算感染新冠,在30天内剧烈运动,也是大概率不会猝死。
新冠感染,只是提高猝死的概率。
由于本来猝死概率就低,提高后的猝死概率也依然低。
但是,比如说,新冠感染之前,1万个人剧烈运动,可能才猝死1人。
但新冠感染后30天内剧烈运动,1万个人,可能就会猝死4人,这个概率仍然很低,但宏观上猝死的人,确实增多了。
所以,人们并不知道,自己在新冠感染后的30天内去剧烈运动,会不会猝死,这是一个开盲盒的概率。
他并不是说,新冠感染后30天内剧烈运动,一定会猝死。
所以,就算大家在新冠感染30天内不剧烈运动,没有猝死,也不会有被挽救生命的感觉。
这也是新冠感染提高各类疾病发生概率,这种危害的隐蔽性。
如果我们缺乏这种大数据统计思维,只看身边统计学,是很容易忽视新冠感染的危害。
但我还是一直说的那句话,不要把自己的生命和健康,拿去赌开盲盒的概率。
心脏猝死的概率虽然低,但如果落到我们自己头上,就是无可挽回的悲剧。
最好的做法,就是做好个人防护,尽量别感染。
次一等做法,就是在感染之后,能让自己充分休息,不要过度劳累,不要剧烈运动。
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没了健康,一切等于0。
再来分析一下, 我在每周日发起的“新冠感染情况”投票的结果。
截至7月7日,7天新增感染比例,终值为2.55%,比上周终值仍然有小幅反弹,这是连续两周终值数据上升了。
不过当前这个反弹幅度还不大,还没有超过3%;
按照我的投票数据过往参考,7天新增感染比例3%以下,仍然可以视为低谷期。
不过当前这个反弹上升趋势需要重视,按照当前这个趋势,可能未来两周就会突破3%,结束这轮低谷期。
再来看澳门的数据。
截至7月4日,澳门7天新增感染人数是331例,比上周有所反弹。
香港卫生署公布的上周新冠疫情数据,也是出现小幅反弹。
综合来看,当前读者数据和港澳数据仍然保持趋势一致。
都是属于低谷期的震荡上升过程里。
我这里只是提供一些数据供大家参考,具体要不要防,怎么去做好个人防护,这都是大家得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去取舍和选择。
本文来源“大白话时事”公众号。
作者:星话大白。
以上就是关于【心脏骤停猝死增多,与新冠感染有关的两个研究论文】的相关消息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至诚财经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toutiao.com/2024/07/21/5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