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金错刀频道
题图/ 视觉中国
一声巨响,让一家被寄予厚望的科技巨头的滤镜破碎了。
6月30日下午,我国航天企业天兵科技在河南巩义进行实验时,发生意外,火箭失控飞到空中,飞行数十秒后砸到地上引发了一次大爆炸。
网友评论:差一点,就要成为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航天事故了。
因为离试验地点仅仅五六公里外,就是巩义外围城区。如果火箭往该方向多飞几秒,落到居民区,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许多网友对天兵科技一顿口诛笔伐。
外网甚至有一批人还借此嘲讽起了中国制造。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人力挺天兵科技,认为批评的人太“双标”。
理由是,马斯克的星舰炸了那么多回,回回都能收获加油助威声,怎么中国的航天企业就要被如此苛责?
但刀哥认为,这次失败被骂得不冤。
考虑到人们对它所在行业的期待,骂声完全可以更猛烈一些!
一次低级失误,给了全国人惊吓和惊喜
爆炸发生的当晚,天兵科技就发布了情况说明并道歉。
官方的解释简而言之就是:火箭动力太猛,试车台(固定火箭的装置)没拴住,窜出去了……
看完声明之后,全国人再次被惊得目瞪口呆。
第一,这次试验是一次地面静态试车。根据航天专家的解释,试车压根就不该飞起来;第二,比“试车变试飞”更可怕的是,网友怀疑这次火箭脱离之后,似乎没有什么靠谱的紧急关机设置,否则也不至于飞那么高,因此没有人员伤亡,纯粹是运气好。
激进的创新和勇敢的试错都值得鼓励,但不代表可以忽略基本的安全规范。
之前有媒体报道天兵科技时,标题是“这家民营公司说要让老百姓都上天”,这次差点从另一个层面上一语成谶。
好在一切都有惊无险。
很快,惊吓过后的人们更是发现了惊喜:我国居然也有民营火箭?!
其实民营火箭,或者叫商业航天、民营航天,在中国已经发展了近10年了。
以2023年为例,企查查数据显示,国内商业航天领域有133个品牌产品合计完成170起融资,披露融资金额超185亿元。
中国国家航天已经足够优秀,为何还要大搞商业航天?
有个重要刺激就是:马斯克和他的SpaceX。
在SpaceX崛起前,中国航天是业内卷王。从2009年到2018年,中国航天发射次数全球占比从7.69%攀升到了34.21%,终于在2018年登顶全球第一。
但是真卷起来,官方往往都卷不过民间。
去年,全球共完成火箭发射221次,SpaceX以96次发射独占鳌头,我国以67次发射排行第二。另一个数据更震撼:在发射载荷质量统计上,SpaceX全年发射质量达到1286吨,占全球发射质量的80%左右。
SpaceX成为了新的卷王。根据其官网数据,目前全球航天平均发射成本在10000美元/千克到20000美元/千克之间,但SpaceX的猎鹰9号可以干到2720美元/千克。
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航天,一旦踏入正轨,其时间和成本必然远远优于以任务为导向的官方航天活动。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也很坦诚地公开反思:在发展观念、科研生产模式、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相比SpaceX,公司整体“大而不强”!
所以对标SpaceX,要想办法借助民营企业的力量。
这些年,中国的商业航天也的确不负众望。
去年我国实施的67次航天发射任务里,就有26次是商业发射。
今年据官方报道,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中心”,还没建好时就有一堆商业火箭在“排队”等发射。
发射得越来越娴熟的同时,他们还把价格给打了下来。天兵科技和蓝箭航天的人此前都曾表示,他们的火箭可以把成本降到20000元人民币/千克。
天兵科技的火箭
这就是要大搞商业航天的意义之一。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里,没有什么田忌赛马。官方对官方,民间对民间,才更可能产生势均力敌的较量。
这也是为什么要大加批评天兵科技这次事故的原因。
在一场至关重要的较量里,可以容忍技不如人的失利或失败,但本就处于下风的中国商业航天,不该有多余的空间去容纳低级失误。
骂声背后的期待:必须崛起,硬刚马斯克的野心!
中国商业航天参与的较量,是一场新时代的“星球大战”。
从1957年世界第一颗卫星上天,此后的六七十年,全球只发射了不到1.5万颗卫星。
而现在,凭借强大的发射能力和低廉的发射成本,SpaceX已经发射了约6100颗星链卫星,总共计划要发射4.2万颗。得益于“星链计划”,连此前与世隔绝的某个亚马逊原始部落今年也连上了网,看上了成人网站。
受SpaceX的刺激,全球都在加紧发射卫星。
最近几年,负责分配、管理卫星以及无线电资源的国际机构ITU(国际电信联盟),收到了上百万颗卫星发射申请!甚至非洲小国卢旺达,也宣布将建设两个大型卫星星座,包含多达32.7万颗卫星。
这些卫星都将待在低轨道,打通互联网的“最后一公里”。
这一颗颗卫星好比是一个个太空中移动的基站,能够构建起一个天地互补、全球无缝覆盖的卫星互联网。未来不管你是处在大山深处还是无人区,都可以实现通信。此外,卫星互联网也能催化出一个更加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可惜看似无垠的太空,资源也是有限的。
这主要指的是低轨道所能容纳的卫星数量和频段资源。哈佛天文学家乔纳森·麦克道尔曾说:“我非常怀疑,当卫星数量达到10万颗以上时,还是否能够安全运行。”
专家的怀疑不无根据——星链卫星曾经就差点和我国空间站相撞。
那么如何获得低轨道上有限的资源呢?
很简单:先占先得。
但是要注意,按照ITU的规定,在提交卫星发射申请后,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发射数量要求,否则将被视为放弃轨道使用权。
所以,发射能力和发射成本至关重要。
要完成这个重任,势必离不开商业航天。
举个例子就能感知到商业航天的效率和成本优势: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中国传统卫星的制造流程往往是非标准化的,制造周期平均需要36个月。与之相比,中国的民营卫星制造商则是像造车一样造星,有的还实现了日产一颗卫星,生产成本下降45%左右。
商业航天能有这么高的性价比,因为他们完全是工业化思维,跳出了体系,在市场里构建出一条最高效的供应链。
2019年,SpaceX就已经和超500家供应商进行合作,其中外包加工商有268家。
星舰还用上了便宜的不锈钢
天兵科技创始人也曾透露:“我们供应商中只有30%来自传统航天的配套体系,有70%来自体系外的其他行业公司。”
不光会省钱,商业航天也更会赚钱。
去年12月,一艘火箭的箭身就刷上了红色的广告,那是泡泡玛特的logo以及它最新手办的名字。
今年1月,“引力-1号”火箭把3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顺便也把海澜之家送上了天。
比高精尖技术,官方或许有优势。
但比省钱和赚钱,还是那句话——高手在民间。
2万亿的市场,也只是冰山一角
2024年,中国商业航天产业规模预计将突破2.3万亿元。
一条航天产业链,从上游研制、发射,到下游运营、应用,几乎每一个环节都能创造千亿级别的市场。
但比起经济上的数字,更让人感兴趣的是那些和生活更近的联系。
去年8月,华为Mate 60 Pro成为全球首款支持卫星通话的大众智能手机;去年9月,极氪发布全球首款卫星互联网乘用车,提供双向卫星消息与卫星通话服务。
这些年每次出现自然灾害,也几乎都能看到商业卫星参与救灾的身影。
去年8月涿州暴雨之后,国家减灾中心曾发布一份报告显示,应急部统计的华北区域一共收到的数据总量是602景,其中包括国家的民用卫星358景,商业卫星71景。
随着商业航天的发展,上太空旅游、用火箭送快递等科幻片桥段也会向现实靠近。
今年3月31日,新浪科技发文称,淘宝将联合商业航天企业箭元科技,启动一项利用低轨道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技术运送快递包裹的研究项目。箭元科技创始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上千公里的路程只需几分钟”。
由于次日就是愚人节,不少网友怀疑是开玩笑。淘宝官方回应:“很多伟大的事情,最初看起来是个笑话。”
但这些,都比不上“关键时刻不受制于人”来得重要。
31年前,我国银河号货轮被美国以船上有违禁品为由,要求停航并接受美国登船检查货物。随后,美国单方面关闭了银河号的GPS,导致其在公海上迷航漂流了22天,最后由于极度缺水缺粮,银河号被迫同意在第三方的见证下,由美方登船检查。检查完后,美国没有发现违禁品,飘然离去并拒绝道歉。
不仅中国,其他一些国家也吃过没有自己卫星导航系统的亏。有一次,为了迫使印度和巴基斯坦停止交火,美国直接切断了印方的GPS信号,导致他们行动严重受阻。
种种教训和屈辱,让有实力的国家都铁了心要掌握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
今天,中国的导航定位已经从曾经的GPS主导逐渐变为了北斗主导。
图源:视觉中国
像刚刚通车的深中通道,即使在隧道路段内,也实现了北斗卫星定位信号的全面覆盖。
从过去到现在,从航天国家队到商业航天,较量的内容和目的并没有根本的不同。
太空看似没有什么,有的只是高度,但很多时候,高度就是最宝贵的资源。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The End
点击「金错刀」阅读原文
以上就是关于【一年吸金185亿!被寄予厚望的民族企业,上天狙击马斯克】的相关消息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至诚财经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toutiao.com/2024/07/21/5663.html